數字時代便捷與屏障同時存在。以數字化賦能經濟發展,在變革中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已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但在產業數字化進程中,由于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技能、數據安全三大因素對行業數據密度的影響,產生了巨大的數字鴻溝。
如何解決上述數字鴻溝?“關鍵在于兩個維度,從政府側看,核心矛盾是城市逐步智慧化后,基層無算力、無數據等形成了巨大反差;從企業側看,大眾消費已經互聯網化了,但傳統產業卻存在數據顯性程度低、數字技能水平低等問題。”浪潮云總經理顏亮近日在接受中新財經等媒體采訪時給出了答案。
他直言:“數字鴻溝核心的組成部分有三個,一是算力分布,二是數據要素,三是數字技能,這三個核心問題造成了數字鴻溝的存在。”
隨著數字經濟浪潮席卷而來,云計算市場在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后仍是高歌猛進。不過,隨著計算市場進入“下半場”,云計算市場也在改變。
對此,顏亮認為,核心的變化是市場主體的改變。上半場,云計算市場的主體更多是數字原生的企業,如互聯網企業、科技企業,而下半場,云計算市場主體則是傳統行業企業。這種市場主體的變化進而導致整個云計算市場的需求、模式、策略發生了變化。
具體來看,顏亮指出,上述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客戶群體數字技能偏低。在下半場,傳統行業企業不像上半場的互聯網科技企業擁有比較自主的自有化的數字技能。解決之道是共建合營,云計算服務商與企業、政府雙方深度的合作,有些是資本層面、有些是戰略層面,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共生的關系,才有可能快速的提升傳統行業企業的數字技能。
第二,數據密度偏低。傳統產業的數據密度偏低。顏亮稱,數據密度是螺旋上升的過程,不是單獨把數據密度提上來就行,解決數據密度低的問題需要搭建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包括分布式云,傳統企業通過一體化大數據平臺把數據搜集上來從而提升數據密度。值得一提的是,與互聯網企業、科技企業不同,傳統行業企業很多數據是隱性的。
第三,算力分布不均勻。顏亮認為,采用分布式云就是解決現在傳統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算力分布極度不均的問題。
“如果說過去十年企業‘上云’的目的,是把企業的業務、應用遷移到云上,那么面對下一個十年,企業‘上云’將轉變為企業‘云上’,即以數據為對象,以云為原生平臺,去解決業務上的問題,而不是僅僅把傳統的應用搬到‘云上’。”顏亮說。
面對改變,傳統行業企業均要突破上述三大瓶頸,即數字技能偏低、數據密度偏低、算力分布不均。
顏亮表示,為助力行業用戶跨越鴻溝,浪潮云在推動“云前移”的實踐中逐步探索發展,所謂“云前移”能力,即是通過分布式技術,將云能力等服務前置到離用戶最近的區域,通過聯合運營的方式推動行業云和業務的結合,使數字基礎設施快速覆蓋到所需區域,解決用戶對數字技術的迫切需求。
據其介紹,新一代行業云包括三個要素,一是以分布式云解決算力分布不均衡的問題;二是以一體化大數據平臺提升綜合的數據治理、數據服務、數據安全等能力;三是以安全運營體系解決安全運營的問題。
顏亮希望,未來行業能夠實現算力資源、數據資源、技術組件、應用系統等數字資源一體化管理,滿足政府、企業用戶數字化轉型需求,推動數據匯聚融合、共享開放和開發利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采、數算、數用”。